睡觉打呼噜?从病理和生理2个方面分析原因,改善你的睡眠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约有1.5亿人睡觉时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,其中以年龄划分,40岁以上的人群占40%,随着年龄增加,打呼噜的几率也随之增大。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打呼噜的几率仅为1%~5%。
还有很多人觉得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,历来描写睡得香的都是“伴随着鼾声,进入了甜蜜的梦乡”。但相反的是,很多打呼噜的人反而睡眠不是很好,经常是睡的时间长,但起来还是昏昏沉沉的,一整天都没精神,还容易发生打瞌睡、流口水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。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,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导致死亡。
打呼噜虽然司空见惯,但也不能因此而不重视它,发展到后期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。
打呼噜的原因有很多,具体可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。但不管是哪个原因,都是因为气道阻塞,气体无法通过,在堵塞的地方发生振动而产生的。轻的气道堵塞可以导致打呼噜,而严重的则会导致呼吸暂停。
病理性原因如鼻炎、咽炎、扁桃体肥大等,这类人群就更容易出现打呼噜的现象,这是因为长期的咽部、鼻部疾病使患者的咽喉部受刺激,出现了炎症现象。而咽喉部的病理改变使得我们的咽部变窄,呼吸受限、阻力变大,而出现打呼噜的现象。这一类的患者随着疾病的治愈,打呼噜的问题也会随着改善。
第二个,生理性的打呼噜则比较复杂,简单的有睡眠体位不舒适、枕头高度过高或过低、身体过度疲劳等,而复杂的情况则和生理结构有关,比如咽部肌肉松弛、下颌骨位置异常、先天性气道异常、舌体肥大、软腭低垂、悬雍垂肥大(小舌头)等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影响因素,比如:
1、肥胖——肥胖使得颈部的脂肪增多,睡姿时脂肪下垂压迫气道,导致呼吸道狭窄。肥胖也可使得舌体脂肪增多,睡觉时舌体后坠阻塞气道。
2、年龄增大——在老年人身上也很常见打呼噜的现象,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,肌肉也在慢慢流失,咽部的肌肉松弛,就不能很好地保持气道处于扩张的状态,肌肉没有办法很好地“拉住”它。
3、神经因素——呼吸受限导致摄氧量不足,呼吸神经系统被不断地刺激,长期持续的刺激使神经疲劳,敏感度下降,形成恶性循环。
4、酒精作用——饮酒后,舌头和喉咙肌肉放松太多也会引起打呼。
在解决方法上,也有很多种,如果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,可以通过治疗而达到改善的目的。如果是先天性结构异常的,需要通过临床手术的介入去改善。其他导致打呼噜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改善:
1、减肥——减肥是很有效的改善打呼噜的方法,大部分肥胖人群,都有打呼噜的现象。而呼吸受限会使神经激素等发生紊乱,加重肥胖。减肥可以有效地减少颈部和舌体上的脂肪,减少气道受压而导致的狭窄,从而缓解打呼噜。
2、调整睡姿和枕头高度——枕头高度过高,可能会导致软组织过度过度挤压气道而导致气道受压,所以枕头过高时可调整至合适的高度。另外,如果平躺着睡打呼噜严重时,可调整睡姿为侧躺着睡,这时脂肪等向侧面垂下不易压迫到气道。
3、呼吸机——在睡觉时使用呼吸机可以很好的改善气道受阻的现象,它是通过外来的正压气流强行打开气道,提供一个持续的压力,保持气道的畅通,从而达到改善打呼噜的目的。
最近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经常吹奏乐器的音乐家,比如双簧管,这类人群出现打呼噜的现象要比常人低,所以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外,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练习:
1、舌伸缩:张开嘴巴,舌头做向前,向左,向右的运动。
2、顶舌运动:舌头向上顶住上颚,向左向右顶腮帮,及舌头伸出顶住压舌板。
3、张口叹气训练:张大嘴巴,吸气到最大,然后再叹气把气体排出。
4、软腭训练:舌头顶住上颚,然后在始终不离开上颚的基础上,舌头往后卷。
5、吸管呼气练习:仰卧位,嘴里放一根吸管,鼻子吸气把肚子鼓起来,再从嘴巴通过吸管吐气。
另外,从一些日常习惯中也能预防打呼噜。
首先是调整睡姿,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和高度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有效作用,可以适当增加枕头高度打开呼吸气道,缓解打呼噜的情况。
其次,睡前不饮酒,尽量不要服用镇静类药物。烟酒都会刺激上气道,喉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引起不适,例如发炎;而酒精有镇静和麻木的作用,促使喉部肌肉过于放松引起打呼。
最后,睡前记得补充水分,当喉咙太干的时候,睡眠中会不自觉地张开嘴巴,引起打呼噜。
如果因为打呼噜引起了更多的不适症状,建议你及时就医找到原因,祝大家都有一个好的睡眠~